汇源破产(汇源破产被强制执行15个亿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汇源破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汇源破产被强制执行15个亿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一览: 1、汇源果汁被申请破产重整,该品牌破产...

今天给各位分享汇源破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汇源破产被强制执行15个亿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汇源果汁被申请破产重整,该品牌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汇源果汁之所以会申请破产,主要还是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和可口可乐公司达成了收购共识。实际上在当时有很多人是反对汇源果汁,同意让可口可乐收购自己的,很多人表示当时的汇源果汁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并没有考虑到未来。不可否认,但是可口可乐公司给出的价码确实是比较的高,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汇源果汁。

可是双方在谈判期间,销售渠道其实是重合的,而这个举动其实也是直接毁掉了汇源果汁十几年来所建立的销售体系。由于当时很多民众反对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再加上当时已经出现了反垄断法,所以这笔收购并没有真正的成功。可即便收购没有成功,也算是让汇源果汁元气大伤,毕竟自己的销售体系已经被砍掉了。

于是在2009年的时候,汇源果汁便出现了亏损的情况,而2009年也是汇源果汁第1次出现亏损,可是在这之后亏损的额度是每年递增的。当然了,汇源果汁之所以申请破产,其实也和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2009年之后,茶饮市场也是慢慢的增大,果汁则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导致汇源果汁破产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产品老化以及消费升级的问题了,其实对汇源果汁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汇源果汁的包装一直都是非常老化的,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不得不说汇源果汁的这种包装是很难吸引到现在的消费者,特别是很难吸引到年轻消费者的。综上所述,汇源果汁其实运营至今出现的问题确实是非常的多,所以最终也是难逃申请破产重整的命运。

捐款百万的汇源果汁宣告破产,曾经怒砸7000万只为打5秒广告

在这一次的河南水灾捐款中,有两家公司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家是鸿星尔克,一家是蜜雪冰城。

鸿星尔克,一家似乎要倒闭了的远动服装企业在河南面临百年一遇的水灾时豪捐5000万。平常一个微博会员都不舍得开的他捐出了和安踏一样的金额,时至今日鸿星尔克多年亏损2.2个亿,而安踏的净利润达51.62亿。

蜜雪冰城,公司总部在河南经受水灾,救出自家员工后,为河南捐赠2200万。在灾难面前所有人的心都是连在一起的。中国的企业同样爱着中国。

但是除了以上两家公司以外,还有一家公司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就是童年记忆汇源果汁。在河南的这次水灾中,汇源果汁捐款100万,虽然这对于阿里,腾讯上亿的捐款而言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他的情义值千金。因为汇源果汁是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捐款一百万。因为他是在自己要破产的时候捐款一百万。

汇源果汁上一次的出现上热搜是在7月5日。7月5日的一则“汇源果汁被强制执行超过15亿元”的微博话题将汇源果汁冲上了热搜。也许不是这一则热搜,似乎大多数人已经忘记了这个品牌的了吧。

当讲到汇源果汁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不去了解朱新礼,朱新礼就是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是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人,他到40岁才开始创业。那个时候的他拿着是一份人人都羡慕的“铁饭碗”工作。作为国家公务员的他业务是为了实现中华企业的复兴,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

40岁的他毅然的辞去工作,选择了创业。于是他来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罐头厂工作,这是一家负债千万的罐头厂,这里人员流失严重。在这里三年都没有发工资。面对一家如此窘迫的工厂,朱新礼还是接受了。在这里他做了最累的工作,吃着最便宜的面。即使是恶劣的创业环境,朱新礼还是挺了过来,因为他的心里有着一颗强大的“野心”。他要改变这个罐头厂。

皇天不负有心人,1997年汇源果汁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朱新礼怒砸7000万拿下央视在春晚的五秒钟广告。从此汇源果汁火爆大江南北。碾压同一时期的鲜橙多和果粒多。一度被评为“国民果汁”。2007年的汇源果汁敲响了资本的市场的大门,汇源果汁上市 了, 那个的汇源果汁市值达到了300多亿,朱新礼也凭借61.3亿元个人身价跻身中国富豪前一百。一时风光无限。

2008年是汇源果汁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随着外来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和本土品牌的 不断崛起,汇源果汁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而这个时候的可口可乐也将目标瞄准了汇源果汁,由于汇源果汁在国内市场称霸多年,可乐可乐的发展受阻。恰巧 汇源果汁的资金发生了问题,于是可口可乐想乘机收购了汇源果汁。可口可乐在2008年准备用179.2亿港元全资收购汇源果汁。

此时的朱新礼觉得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话,那么汇源果汁就可以进入可口可乐的产业链,那么汇源果汁就可以进军全球,果农也可以提高收入。但是这次的收购最终还是被商务部给否决的了。此后的两天,汇源果汁的股价大跌,两天市值便消失了50亿港元。

在后面的几年里。汇源果汁的营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7年的时候,汇源果汁负债超过了130亿元。这130亿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18年汇源果最终被停牌。2020年的2月12日,朱新礼和女人朱圣琴分别辞去了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公司执行董事的职务。就在2021年的7月19日汇源果汁收到了破产重整通知,一代人的回忆汇源果汁也最终离我们而去了。

汇源果汁破产老板说了什么

汇源果汁破产老板说“我们一直选用新鲜的鲜果榨果汁,但榨着榨着,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榨垮了,需要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也都捐了款,但最后却成了老赖”。

汇源果汁是由中国汇源果汁集团生产的一系列果汁产品,“汇源果汁”是中国果汁行业知名品牌。

据全球著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汇源100%果汁及中浓度果汁的市场销售量份额占比分别为43.7%、31.5%,较之2017年的增幅分别达到0.9%、6.9%,继续蝉联中高果市场销量第一。在市场占有率上,汇源已连续十余年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

2021年7月,企查查APP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7月19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此前,据天眼查App显示,7月2日,汇源集团控股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15.9亿元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1

7月19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案号为(2021)京01破129号,申请人为山东德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法定代表人朱燕彤,注册资本约3.2亿元。经营范围含生产果蔬汁饮料系列食品;售自产产品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河北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已有数十则终本案件、限制消费令等。

其实,曾创下行业销售量第二,占据国内果汁市场45%的占有率的果汁大王的落幕早有预示。当年,汇源在2007年赴港上市时,创下了当年港交所的IPO最大金额,可2009年被可口可乐收购一事失败后,汇源股价腰斩,营业额不断下滑,其创始人更是被列为失信人名单中。

而此前,据天眼查App显示,7月2日,汇源集团控股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2021)京04执314号,执行标的超15.9亿元,执行法院为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于1992年创立。近12年来,累计研发、生产、销售了水果原浆、浓缩汁、果汁、婴幼儿食品等十几类400多个品种的产品。该公司由河北威陵集团股份公司持有51%的股权,汇源集团总公司持有49%的股权。

汇源果汁陨落:被申请破产重整2

作为“国民果汁”,汇源果汁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

然而除去公司退市,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也从201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沦为现在的“老赖”,不禁令人唏嘘。

一代果汁大王,家喻户晓“民族品牌”为何会沦落至此?

时代拐点:可口可乐收购失败

汇源果汁由盛转衰,始于12年前可口可乐的收购,确切的说是一次夭折的收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如同众多中国传奇商业故事的主人公一样,他果断辞职下海,想方设法让县城一个濒临倒闭的罐头厂起死回生,并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

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被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看作是解决汇源产品单一问题的绝好契机,并且可以一石二鸟地帮助汇源果汁走上国际舞台。可口可乐方面,对此次收购也是志在必得,开出179.2亿港元的高溢价价码。

经营了16年的汇源果汁,与百年企业可口可乐,看起来似乎是天作之合。可惜天不遂人愿。汇源的“卖身”,激起舆情波澜,反对之声不绝。这场跨国婚姻最终因涉嫌垄断而夭折,也成为汇源果汁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在收购谈判期间,可口可乐认为双方销售渠道存在严重重合,为了配合可口可乐的收购,汇源果汁砍掉了16年建立起的销售体系,裁撤商超渠道、省级经理以及大量基层销售。

收购案流产后,汇源果汁不得不仓促招人,但想要从头再来却没有这么容易。汇源果汁的销售体系在收购中已经元气大伤,多年也没恢复过来。

在销售渠道上“自断双臂”之外,汇源果汁产品单一问题也随着时间日益凸显。朱新礼开始进行融资贷款,扩充工厂产能。这一做法不但没有推陈出新,解决产品的更新换代问题,还让汇源果汁背上盲目扩张的资金负担。

接下来,汇源果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视广告营销,不但没有改善业绩,反而加重了经济负担。

至2017年,汇源果汁的负债已经高达114亿元。

“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公司了。当然这些事就叫命中注定,我一点都不埋怨。”即使多年后谈起,朱新礼仍旧心有不甘,这个67岁两鬓斑白的老人,还在为汇源的生存与发展四处奔波。

举债疯狂投资,汇源果汁陷入深渊

众所周知,汇源果汁热衷于电视广告的狂轰滥炸。正因为如此,汇源果汁的营销费始终居高不下。

以2008年和2009年为例。汇源果汁这两年的净利润分别为0.89亿元和2.33亿元,但是营销费用的支出分别高达6.04亿元和8.46亿元。

随着公司业绩的恶化,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变得越来越紧张。不得已,汇源果汁走上了发债融资的道路。2013年,汇源果汁增发4.47亿新股和6.55亿可转换优先股;2014年,汇源果汁再次发行1.5亿美元的可转化债券。除此之外,汇源果汁还不断通过质押和出售资产维持现金流。

但同时,汇源果汁在投资上却频频犯错!比如,突击并购了深陷亏损的三得利,购买了其在中国的饮品业务;比如,投资5亿元用于葡萄深加工项目,先后并购了十几个欧洲葡萄酒庄;再比如,出资30亿元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股权改革,但后者并没能如期登陆资本市场。

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未经审批且未签协议的42.75亿元短期关联贷款,导致汇源果汁的资金链进一步恶化。

还必须提到的`是,在公司主业遭受严重困难的背景下,汇源果汁依旧在营销费用上豪掷千金。

试想,这样的操作岂能不榨干了汇源果汁?

公司治理危机:无人能救汇源

汇源果汁算一家好公司吗?至少在2010年后,这个问题需要打上问号。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政府补贴的金额为1.08亿元,占当年净利润54%;2011年政府补贴为2.01亿元,占净利润的64%。也就是说,汇源果汁严重靠着地方政府的输血。

换言之,如果剔除掉政府的补贴和变卖资产的收益,那么汇源果汁早就深陷亏损的泥潭!

另外,在公司的治理上,汇源果汁也是一塌糊涂。

除了前面提到的42.75亿元违规关联贷款,暴露了朱新礼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之外,还先后爆出朱新礼的儿子不愿意接班、女婿丑闻、职业经理人换了一拨又一拨的笑话。

根据相关报道,从2013年至今,汇源果汁光行政总裁就先后更换了5人。今年1月,更是爆出1名执行董事和2名非执行董事集体请辞的尴尬景象。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汇源果汁因收购案陷入困境后,公司创始人朱新礼举债投资的战略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危机。再后来,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缺陷,频繁的人事更迭让汇源果汁翻盘的可能性变得更加渺茫。

说到底,都是自己作的。

汇源果汁发展到今天,值得很多中国企业家去思考——当公司到达一定高度后,如何让公司走向现代化治理,保持基业长青,同时,又有好的传承。

汇源果汁破产为什么市场上还有卖的?

因为退市指的只是退出股市,并非是退出市场,是从上市公司变成非上市公司。只要工厂不倒闭,想喝还是可以去超市买的。但是,汇源果汁一度被视为国产果汁的代表,一句“有汇源才叫过年”的广告词,是无数人的童年记忆。它从一家家喻户晓的饮料品牌,衰退到现在这个地步,实在让人唏嘘。留给汇源的时间不多了,但这场危机不仅仅是汇源自己的,也是所有饮料的。

汇源的退市,对线下的销售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不小。再者汇源果汁本身运营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例如人才管理、管理模式等。

扩展资料:

汇源破产的导火索是2008年可口可乐收购汇源。2008年,可口可乐出价179.2亿元收购汇源,这让汇源,创始人朱新礼,特别满意。他开始规划汇源:的宏伟蓝图,在成功收购后,汇源不仅可以三次套现原有股份,还可以将生产和销售交给更精通这一领域的可口可乐,并专攻上游。

据说大企业很难管理,所以汇源在迅速破产。头的野心和内部员工的懒惰是主要原因。财务和经理主要依靠关系进来这一事实之间的混淆更令人担忧。财务管理这么乱,从2017年开始利润就在下降。有了远见,朱新礼开始根据可口可乐的收购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本来9200员工,到年底只裁5000人;同时,朱新礼还投入20亿元建立上游水果种植基地。可惜最后还是被商务部否决了收购。

在与可口可乐收购谈判的两年中,汇源停止了所有的全国性广告和新产品开发,并解雇了三分之二的销售人员。武术销售已经枯竭。不成功的收购大大削弱了汇源。在合并失败一年后,汇源的销售人员飙升至1.7万人,但为了减少开支,汇源在2017年将其员工减少至3965人。

汇源新增和收购工厂的产能非常低。全国48家工厂,产能利用率不到30%。也就是说,汇源拼命花钱买的工厂和设备根本没有用。

至于汇源果汁破产以上只是从资本维度分析,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比如内部管理机制,曼罗兰破产就是因为这个。很多问题堆积如山。最终,不仅汇源负债累累,负债高达114亿元,朱新礼也被冻结了41亿资产。

负债114亿,创始人朱新礼成被执行人,民族品牌汇源是如何掉队的

朱新礼的最后一次露面还要追溯到2019年。

成熟的品牌很容易让人忘记时间,这是朱新礼创立汇源的第25年。十几年来,外界对于汇源的争议和嘲讽一直没有间断,多数都和经营不善、品牌老化相关。直到本月,“汇源果汁申请破产重组”的话题突然冲上微博热搜第五,才唤起人们对它的怀念。网友纷纷表示:“太突然了,满满的童年回忆,当年的国民饮料。”,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名为“救救汇源果汁吧”的热门话题。

眼下,汇源的负债已经达到了114亿元。

因为远远超过了企业的偿还能力,创始人朱新礼成了被执行人,成为贾跃亭、罗永浩一样的“老赖”。天眼查显示,7月19日,汇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信息,执行标的超过2亿元。7月26日,北京汇源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类型为强制清算审查条件。

对于很多网友来说,汇源是和鸿星尔克一样令人心疼的民族品牌。过去几年,对于汇源的种种质疑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朱新礼可曾后悔要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如果当初没有可口可乐一案,汇源今天会不会是另外的结局?

当然, 历史 没有假设。从价值百亿美元到负债破产,回看近30年来汇源的起伏远比想象中精彩。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他们见证了一个民族品牌的兴衰;对于从业者而言,汇源又成为一个经历了完整企业生命周期的警示样本。事实上,像汇源一样,诞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少企业,能发展壮大是时也,运也。而失败背后的非商业因素也很多,甚至有时看起来更像是一部 社会 史,而非商业史。

汇源可能退出了 历史 舞台,但对于汇源失败的研究和反思可能永远不会过时。

1

即便这个收场不算体面,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商业史上,没人能否认朱新礼的功绩。

朱是农民出身,做过运输司机,当过乡长。本来仕途一片大好,却在1992年决定下海经商,他接手了一家停产多年且有负债的罐头厂,而这就是汇源的前身。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刚脱贫的中国人并没有喝果汁的习惯和消费能力,而浓缩果汁的市场都集中在国外,朱新礼看到了机会。

1993年,朱新礼用罐头厂生产出第一批浓缩苹果汁,并成功的在德国食品博览会上拿到了500万美元的订单,用这笔钱和经验,朱又开拓了浓缩果汁的品类生产。此后,汇源浓缩果汁相继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在当年的中国饮品行业是个奇迹。汇源起势之初,也并没有竞争对手。如果说后期的蒙牛、娃哈哈、茹梦、华旗等品牌是步汇源的后尘,也毫不为过。

巅峰时期的汇源拿下了央视春晚的广告口播,那个年代,即使在偏远农村,“喝汇源果汁走 健康 之路”“喝汇源过大年”也已深入人心。

1996年,汇源的年利润不过五六千万,朱新礼却敢以7000万的价格竞标央视《新闻联播》黄金时段五秒标牌广告位。

事实上,汇源确实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制霸着中国的果汁行业,但这一神话在2001年被统一集团打破。当年,知名的统一“鲜橙多”问世了,仅该产品就创下了10亿销售额,超过了当年的汇源果汁。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饮品市场,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业乱世。中国饮料市场本就高手如云,竞争十分激烈,出招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机警的对手抓住机会,一击而溃。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相继推出了多款果汁类饮品,市场反响都不错。汇源的应对之策是,不断扩大产能,投资建厂。但与这些经营管理有素的外企相比,彼时的汇源还非常粗放,虽然依靠央视广告声名鹊起,但自身的产品、渠道种种能力,几乎无法与外企抗衡。

当年有媒体报道,在汇源门口摆摊的商贩说,2000年之前,一到收货季节都是排队送水果的长龙,但2000年之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毫无新意的产品和营销,以及混乱的团队,导致其在销售方面的落后,也让内部员工很迷茫。

尽管有种种问题,但彼时国人对于果汁市场的需求仍有巨大缺口,汇源也迎来了持续的上升期。2007年2月,汇源果汁成功登陆港交所,筹集资金24亿港元,成为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首日股票便大涨66%。

此后汇源公开表示,2007年将加大资本投入,计划投入约7.58亿元,较2006年的2.74亿元增加近1.7倍,主要目的是用于扩大果汁饮料产能。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兴建产能各达10万吨的厂房,当时公告显示预计投资4亿元,整体产能有望提升10%。

短短一年半里,汇源进入高速扩张期,其工厂数由11家迅速扩张到33家。媒体评论这种行为有着很强的“朱氏逻辑”:依靠融资、高举高打、不计后果、快速扩张。

如此亮眼的数据很快引来了竞争对手的示好,2008年,可口可乐向汇源果汁提出以12.2港元/股,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另所有人颇感意外的是,朱新礼很快同意了这笔交易,一时间舆论骂声四起。

当时的新浪网甚至针对此事发起了投票,结果高达21万网友参与了这次讨论。其中80%的网友反对这次交易,民族品牌被外资吞并本就令人难以接受,网友纷纷认为朱新礼的这种行为和“卖国贼”没两样。甚至有极端的网友写道,“朱新礼拿可乐的钱买棺材去吧”。

对此,朱新礼倒是非常淡定,他甚至直接与网友互怼:“为什么李嘉诚卖公司很正常,我就不能卖呢?”

2

如果说外资企业纷纷入华是对汇源压制的开始,那么接受可口可乐收购要约,才是汇源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008年的朱新礼本来可以算的上是意气风发。这一年年年初,他刚刚获得了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8月31日,签完了与可口可乐的收购要约,当天汇源果汁股价上涨1.64倍,蜂拥而入的投资者将汇源果汁当天的成交量推到了24.8亿港元高峰,成为当日港股成交榜首。

那段时间,朱新礼接受了不少采访,对外界明确传递了想要退休的信号。

戏剧性一幕发生在半年后,2009年3月,商务部宣布,这场可口可乐与汇源果汁的惊天并购,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商务部决定终止这次交易。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民心所向。对于终止原因,商务部明确表示,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提高,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增加。

更为重要的是,这场并购,将挤压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 健康 发展。事实上,这也是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当时,包括朱新礼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汇源集团以为可口可乐并购已是定数,朱新礼计划拿着可口可乐的钱转型做上游果汁原料供应商,上述提到的投资建厂,扩大产能,都是基于收购成功的基础上。

并购案被商务部否决后,汇源业绩从2008年开始下滑。几年后开始抛售资产,甚至多次爆出资不抵债的新闻。每年折旧的土地使用权摊销等费用,投资溢价等等都在把汇源拖进无底深渊。

正如吴晓波在《大败局》中所描述的那样:过去30年的激情年代,“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办法多一点”既适用政治,也适用商界;但成败皆萧何,在企业家“中国式失败”的黑匣子中同样有三样东西:政商博弈的败局、创业原罪的困扰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多年以后,人们总在假设,如果没有那次黑天鹅事件,汇源的今天真的会有所不同吗?

3

事实上,即便没有外力干涉,汇源内部也早已危机重重。

更多的问题来自于创始人朱新礼本身。在当年,不止一位朱的身边人士表示,他是一个相当专权的管理者。

波士顿咨询公司曾经给汇源做过的一次咨询访谈,得到的声音都是“总裁决定公司的市场销售总额的目标,我们很少进行市场调查”,“除了月度工资以外我们还有年终奖金,这部分完全由朱总确定,奖金的确定原则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汇源长期以来依赖朱新礼个人决策,从公司治理情况来看,汇源集团虽然设立了相应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但是由于朱新礼一人拥有公司的绝对话语权,所以董事会基本被架空。在公司的重大决策方面和内部控制的监督方面,董事会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许多本来需要合作决策的事情只要朱新礼拿定了主意,就算别人不理解也必须执行。

并且,朱新礼几乎有着和农村出身企业家的共同毛病:喜欢任人唯亲,家族式管理。通俗来说就是,家族观念重,有乡土情结,这些创始人往往喜欢在公司安插各种亲戚老乡,享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家族式崇拜。

事实上,后来新东方的俞敏洪和京东的刘强东都因为这种“小农思维”在管理上栽过跟头。但因为资本化程度较高,两家公司受董事会的制约,早已走上现代企业治理之路,当年的汇源却不是这样。

据说,朱新礼一直倚重家人和山东沂源县的乡亲,堪称“中国好老乡”的典范。汇源的管理层和员工差不多70%-80%是山东人,朱新礼的儿女、兄弟、女婿等亲属均在公司担任要职。

如果一个公司超过半数的员工和管理层都是老板的同乡,会产生诸多问题,尤其是对职业经理人来说,这意味着遇到了一个水泼不进的利益阵营,工作难以推进,改革也不会奏效。

汇源高管就曾透露,朱新礼一直想通过引进新鲜血液来实现汇源果汁的跨越式发展,这十年来,他请过可口可乐装瓶厂的高管,请过统一和健力宝高管,请过瑞典利乐公司中国区高管,还请过一帮国内家电连锁的高管,但是每次请高层都是敲锣打鼓决心大,后来都是偃旗息鼓回到原点。

如此内忧外患中,汇源一次又一次错过了翻身的好时机。

4

可惜的是,汇源错失的这十年,也是同期企业异军突起的关键时期。中国饮品界终于摆脱了外资企业主导的局面,本土品牌纷纷迎来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厮杀陆续展开。

和汇源一样,所有消费品牌都在试图寻找维持持续生命力的秘诀,但对于这个坎儿,朱新礼的老朋友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庆后做得也并不算好。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娃哈哈的战略也相当保守,甚至连代言人都是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更换。虽然宗庆后找来女儿宗馥莉接手,大举开创了高端童装、娃欧商场、AD钙奶巧克力等等,但跨界扩张的结果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几乎与汇源和海澜之家一样,是常年的反面案例。

关于迭代和品牌年轻化,做过半小时中国首富的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可能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相比上述二者的故步自封蹑手蹑脚,农夫山泉不断进化和扩展的策略似乎比较奏效。 2020年9月8日,农夫山泉正式于港交所上市。开盘价为每股39.8港元,总市值达到445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924亿元)。伴随股价起起伏伏,创始人钟睒睒一度跃升中国首富。

从天然水到农夫果园、东方树叶、茶π,与汇源同期诞生的农夫山泉好像还能再战几年。在外界的报道中,钟睒睒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是70年代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他做过媒体,是文字高手,营销天才,而这些背景,都与农村出身,从小贫困的朱新礼与宗庆后等人相去甚远。

今年4月份,农夫山泉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也是农夫山泉营收首次出现下滑的一年。财报显示,农夫山泉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28.77亿元,相较2019年同比下降4.8%。

作为农夫山泉的核心业务,包装饮用水连续8年保持包装水市场占有率第一,但2020年包装水产品全年收益为139.66亿元,同比下降2.6%。有数据显示,包装饮用水行业的规模增速已逐渐放缓,并在2018年出现了近20年来的首次增速下滑。

但在农夫山泉销量和增速下滑的同时,元气森林和喜茶等品牌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前辈们的稳扎稳打不同,元气森林和喜茶借助资本的力量,在两三年内便迅速扩大了市场氛围,具有了国民认可度。

甚至在几天前,元气森林刚刚宣布上线自己的矿泉水产品,竞对直指农夫山泉。 据说,农夫山泉迫于压力曾在40天内推出了8款新品,但与瓶装水相比,农夫山泉的其他品牌从未产生过品牌效应。

只能说,每代创始人和企业都各有包袱和局限。汇源所经历的,农夫山泉和元气森林们早晚有一天也会经历。

时间倒退回2008年,在收购当晚,朱新礼曾对媒体感叹:我想稍微休息一下,因为做汇源确确实实是辛苦,没有比它更辛苦了。16年半了,创业的时候我一根白发没有,现在我头发基本上全白了。16年半了我就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尤其在春节等节假日。除了1993年我从瑞士回来考察,病倒了在医院里躺了20天,我从来就没有休息过。”

那个夏末初秋的晚上,签完最后一个字,朱新礼走出了办公室。在占地133万平方米的顺义汇源工业园里,他可能早已预料到后来的结局。

当然不是所有的败局,都以成败论英雄。看得出来,对于做企业这件事,朱新礼早就萌生退意,但那之后,他又坚持了13年。如果当年真能全身而退,现在的人们恐怕只会在赞美朱新礼超高的商业远见的同时,顺带想道上那一句:可惜了,汇源。

上一篇:IT培训班(it培训机构排名)
下一篇:看消防车(看消防车救火视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